理论前沿
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:以群建系 凝聚办学特色;三教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教育教学改革实践
发布日期:2023-01-01 12:42    浏览量:[]


    作者:马志峰

近几年,学院紧紧抓住河北省“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”、保定市“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”的良好机遇,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,向改革要效益,以质量求发展,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,现简要汇报如下。


一、以群建系,集群发展,对接产业服务区域


当前,河北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,雄安新区明确打造九大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,保定市也致力于建成国家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。


学院抢抓机遇,瞄准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,明确“立足京津冀、服务ICT”的办学定位,以优势专业为核心,与区域产业相协同,按照技术基础相同、职业岗位相关等原则,重组了软件技术、云计算等以信息类专业为主体的八大专业群,其中的5系5群,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,优化了专业结构,实现了群内资源共建共享,促进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。在“以群建系、集群发展”的带动下,学院进一步凝聚了服务信息产业的办学特色,也有效促进了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。


二、开展能力本位课程开发,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


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,学院将能力本位课程开发作为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,按照“双高专业引领,重点专业同步,其他专业跟进”的路径,从人才需求调研、工作任务开发、培养方案制定、课程标准开发、活页教材开发、教学能力评价等8个关键环节入手,立标准、搞培训、出手册、做实践,开展了“三教改革大讨论和大实践”活动,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职业教育的标准和体系上来。


各专业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,形成调研报告;对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深入分析,形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;注重体现人才培养特色,科学编制人才培养方案;秉持科学的理念和原则,实施课程标准开发;以能力本位为理念支撑,开展活页式、手册式教材开发;通过项目设计、项目活动设计、项目教学过程设计三个环节,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;精心编制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,构建教师能力评价体系,同时,注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技术、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,将30余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专业课程,形成了课程开发的系列成果。


经过一系列的努力,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职业技能,“岗课赛证”综合育人初显成效。近三年,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、物联网等国赛一等奖2项,二三等奖7项。教师获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。牵头13个X证书,年均通过率达到92%以上。


三、校企协同,因材施教,培养高素质软件工匠


信息产业的发展,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,催生教育供给的变革。差异化的教、个性化的学、精准化的管、智能化的评,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。为适应产业发展,破解教学中的问题,学院确立了“因材施教、能力导向”的教学理念,开展了项目贯穿、柔性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,并在软件技术专业先行先试,具体如下:


一是按软件工匠两线四类九岗制定差异化培养目标,通过岗位能力开发及模块化组建,将课程体系由“基础-核心-选修”等面向群体的传统课程,向通识平台课程、岗位课程包和拓展课程包等面向个体的模块化课程转变,使学生能够动态自主选择课程包。实施“岗位分流、特长分类、动态分班”的柔性三分教学组织形式,前两次选择四个岗位类别,在强逻辑或强操作的岗间流动;第三次在岗内的PLUS班(占20%)、NB班(占60%)、启嘉班(占20%)班间流动,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,解决了软件人才培养个性化不够的问题。


二是校企共建“乐知学院”,引入真实项目,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。开设“软件工厂”,承揽行业软件开发、数据挖掘处理等项目,保证技术更新的及时性。依据软件开发“需求分析、方案确定、编码呈现、测试验收”四个环节,各环节分四步循环实施,形成“四四循环”教学法,解决编码授课难题,保证教学方式的有效性。校企教师在各环节分工合作共同授课,保证教学场景的真实性,主动适应了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,凝炼了“20个项目+10万行代码”的软件人才培养特色,解决了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性不足的问题。


三是设计游戏化的课赛体系,第一学期开设《趣味编程》线上课程,在游戏比拼中激发学习兴趣;第三学期举办Cccoder编程马拉松大赛,在协作中增强职业认同;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,在竞争中勇攀技术巅峰。依托CSDN社区和启嘉网,搭建社交化的学习空间场景,通过设置笔记分享、优秀推荐、互赞收藏、幸运抽奖等平台活动,营造了乐知好学的学习氛围,增强了学生学习获得感,点燃“乐知好学”热情,解决了学生学习内驱力不强的问题。


四是开发了“教学做赛评管一体化”的程序员成长实践平台“启嘉网”,建立适应柔性培养的信息化评价体系,强化了日考、日报、日验收、项目验收的过程评价,拓展了学生、工程师、教师、教练、助教、家长的多元评价。平台用色块记录学习效果,以学情曲线分析学习行为,形成学生成长大数据,生成数字画像,智能推送学习内容,有效保证了软件工匠的培养质量。解决了学习评价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。此项教学改革,历经12载研究与实践,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。


下一步,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质培优,创新发展,向着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奋进前行。


 

地址:四川省德阳市凯江路二段32号     邮编:618000     版权所有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0     蜀ICP备15013166号-2